在儀器分析業內,有這么一個40多年只做了顆粒表征一件事的美籍華人許人良。他曾在當今數家國際知名科學儀器公司內擔任從實驗室主任、主任科學家、市場部主管、亞太區技術總監、全球部門商業領導,直至中國地區一把手的各項職位。他20多年前開始就一直參與著國際標準化組織、美國與中國的多項行業標準的制定,并著有100多篇論文與業內經典專著《顆粒表征:光散射方法》。
40多年前文革中期初中一畢業,他被分配到上海焦化廠用網孔直徑達10公分的篩網進行焦炭粒度分析以及從二千噸煤船中對原煤取樣、研磨、用微米級的篩網進行煤炭分析。作為文革后恢復高考的首屆大學生進了復旦大學,他本來因為愛好攝影而報考了光學專業,卻由于無人報考化學專業,其父親是化學教授,而”被”進了化學專業。大學一畢業,他作為世界銀行對華首屆獎學金獲得者去到美國,在楊振寧任教的紐約州立大學讀博,無意中又成了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化學家德拜的徒孫,在光散射泰斗朱鵬年的指導下,開始了材料的光散射研究與儀器的研發;后作為加拿大國家科學工程研究院研究員,在國際熒光物理化學權威魏尼克門下做研究。其24年前發表的,曾被評為《大分子》雜志40年內最多引用次數之一的論文至今還在繼續被高量引用。
進入工業界后,他從科學儀器研發開始,獲得數個美國專利與開發出了幾款高水平表征儀器,積累了實驗室管理、全球技術支持與市場開發、商務開拓與管理、高校兼職等各方面不同的經驗與成就,最終被美國麥克儀器公司派往中國創建獨資分公司,麥克默瑞提克(上海)儀器有限公司。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起,他就利用各種機會,以各種形式積極地參與中國的顆粒事業,舉辦各類講座、參加展會與專業會議,特別是中國顆粒學會測試分會所舉行的年會與其它會議,將國外的先進技術以及經年所學的顆粒表征領域內的專業知識無所保留的與國內同行交流,不斷地為推動中國材料表征科學技術的普及與深化盡綿薄之力。他領導的年輕商業團隊不斷地為支持中國的科學研究、技術進步與產品質量控制引進著國外的先進技術。為了進一步促進中國顆粒事業的發展,麥克默瑞提克公司與中國顆粒學會于2012年聯合設立了最佳論文獎,以鼓勵與表彰在顆粒學領域內取得成就的中國學者。此一矚目的獎項已在中國顆粒學會2012年會與2014年第七屆世界顆粒大會上頒發了兩屆。他并且在中國啟動了支持優秀研發項目的麥克儀器資助計劃,向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饋贈了超高性能全自動氣體吸附儀。除了已建立了十幾個高校中的麥克儀器聯合實驗室,他更促成了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與麥克儀器公司聯合建立大型開放性顆粒粉體表征實驗室的國內首創。
除了涉足理商兩科,從平民層面觀察社會的愛好給他帶來了四本文集,《美風華雨》,《萍蹤旅影》,《美風華韻》,與《我的中國,我的美國》,而對華夏文化的癡迷愛好使他組建的文藝演出團體與中文學校在美國弘揚傳播中國文化已達20年之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