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196
- 關注:123
- 關注:203
- 王慧奇 副教授
研究方向:1)亞穩態材料功能化設計(硼量子點、硼烯宏量制備) 近年來,課題組聚焦于輕元素亞穩態硼納米結構的設計合成及其功能化研究。目前已掌握多種硼納米結構的制備技術,并在電催化、氮還原、太陽能電池、動力電池等領域進行了諸多探索性研究。 (2)固廢資源化利用技術(硅基固廢短程高值循環利用示范) 通過對晶體硅切割廢料進行簡單的預處理并制備成硼摻雜的硅基負極材料,為解決硅切割廢料的再利用提供了可行方向,同時很好地解決了硅基負極材料在鋰離子電池循環過程中的體積膨脹問題,此外,硼摻雜的硅基負極材料大大改善了硅基負極材料的導電性能,也增強了硅基負極材料的循環穩定性能。 (3)動力電池負極材料(碳基新材料、硼碳結構、雙金屬氧化物) 課題組以開發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負極材料為目標,重點研究了硅碳復合結構、硼碳結構、淀粉炭、木質炭等多種負極材料的規模化制備技術、電化學儲能性能的評價方法。 (4)硼催化石墨化制造技術(操縱氣相硼原子優化碳結構性能) 課題組以開發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負極材料為目標,重點研究了硅碳復合結構、硼碳結構、淀粉炭、木質炭等多種負極材料的規模化制備技術、電化學儲能性能的評價方法。在掌握氣相硼原子控制技術的基礎上,提出利用氣-固反應工藝一步制得高石墨化度碳材料的技術路線,目前已獲得氣相硼催化石墨化技術。
關注:140 - 關注:126
- 劉婷婷 教授
研究方向:面向航空航天、生物醫療等領域,開展增材設計制造技術研究,主要攻關方向包括選區激光熔化工藝、增材創新設計與軟件、衛星整體增材制造,研究陶瓷、金屬、復合材料的SLM成形工藝、有限元仿真、過程監控、材料制備;研究拓撲優化、功能晶胞設計與生長、工藝數據處理及增材軟件;研究電路打印、微重力環境衛星增材制造技術。
關注:126 - 姜國偉 副研究員
研究方向:☆ 基于反應加工的多元官能化聚合物的研究 ☆ 無機納米粉體的解聚活化及功能助劑的開發 ☆ 連續纖維增強熱塑性纖維級復材的工程化技術開發 ☆ 環境友好薄膜及納米纖維的研究與應用
關注:210 - 關注:173
- 關注:368
- 關注:5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