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162
- 李斌3 教授
研究方向:主要從事航天復合材料和智能感知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針對國家航天裝備應用需求,開創了無碳氮化物先驅體合成及其轉化陶瓷透波復合材料的新體系,實現了氮化物電磁透波功能復合材料從原理設計、技術攻關到工程研制的跨越,建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生產技術體系。主持承擔國家級科研任務20余項,作為技術負責人先后為國家15個重點型號成功研制電磁透波功能結構一體化部件,為我國重點型號裝備發展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出版了首部氮化物航天透波領域的專著,發表學術論文140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70項,已授權45項;指導博士生16人,碩士生21人,其中2人獲全軍優秀學位論文;獲省部級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連續七年獲國家重點工程特殊津貼; 2020年獲國家卓越青年科學基金支持;2022年入選中組部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關注:124 - 關注:179
- 關注:147
- 魏永生 副教授
研究方向:安全、高效儲制氫技術 PEM電解水制氫:低/非Pt體系合金催化劑(HER/OER),SPE膜電極,電解槽,制氫機; 硼氫化鈉水解制氫:CoB基金屬催化劑、制氫機、催化劑再生還原及高溫穩定催化技術; 直接硼氫化鈉燃料電池:陰陽極催化劑材料、膜電極,單電池放電性能; 電還原偏硼酸鈉儲氫:Pb基金屬催化劑,膜電極,流動電解池,儲氫機,循環儲制氫系統。 甲醇高溫重整制氫:非貴金屬催化劑的優化制備,制氫機結構設計及優化,車載供氫技術; CO2電還原制甲醇:Cu基電催化劑的優化制備,提升法拉第效率,流動電解池還原系統; 人工智能優化篩選新材料建模 參量分級分類模型(OCP)、高通量電化學沉積制備機、高通量測試與制備參數預測系統; 3D金屬催化劑材料打印機、金屬電噴鍍、激光金屬粉體打印。
關注:120 - 沈輝 教授
研究方向:太陽能材料:包括光熱轉換材料、太陽光譜選擇性吸收材料與產業化技術; 太陽電池與光伏理論:包括多晶硅薄膜太陽電池結構與高效太陽電池的試驗與理論研究; 太陽能技術:包括光伏建筑集成(BIPV) 、太陽能半導體照明、光伏并網發電技術; nanom功能材料:包括磁性液體、光電致變色材料與器件。
關注:129 - 關注:125
- 關注:94
- 包文中 研究員
研究方向:新型低維材料的基礎物性研究 晶圓級二維半導體的可控生長,在此基礎上的器件工藝、電路設計及其在集成電路中的實際應用,包括邏輯,存儲和射頻等器件 柔性電子學、印刷電子學和紙質電子學(器件工藝以及顯示、生物醫藥和可穿戴設備中的應用) 光伏材料和電站運維技術、沖儲能技術和物聯網工程應用研究
關注:84 - 關注:651